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主观思考的过程,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则为一种主观劳作,主观劳作以独特的形式记录历史、折射生活,建立社会进程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手工劳作与创意思维的价值。

主观劳作不是普通的劳动,它是要用拨云见日的力量去探寻那些永恒的问题。传统工艺的技能经历历史沉淀,已然有了“客观”方式,以“工匠精神”延续这些技能是时代的选择,而掌握这些技能并重新建构与公众沟通的“密码”,则需要厚积薄发、由心而生,呈现出“主观”面对事物的独特观察。

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2018级的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手工劳作”中探索,用作品追索艺术的潜能,寻找不竭的创造力,链接万千变化的社会形态。在这个展览中,有古老的、传统劳动的精耕细作,也有高科技参与的酷炫迷离,所有作品都在理想表达与现实路径中寻找最有效的方式;在面对“怎样有意义的劳作”的追问下加入新鲜的自我表达,用主观劳作塑造个体的姿态,呈现了这一代年轻人铿锵有力的头脑的声音。


二等奖获奖作品

 


 

 

公艺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作者:张曼菲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造物主的第一遐想》

指导老师:王檬檬、王晶、徐立乾、宋伟

作品材质:纤维

尺寸:300cmx360cmx25cm

时间:2018

 

作品阐述:世界的第一个生命体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颜色?没有人了解,也不曾见过 。作者的该次创作便是以造物主第一次的生命创造,进行的一次意象创作。这是人类头脑想象的物体,想象造物主创造的第一个物体。每个人都可以去遐想这件作品的形态,以固有的形态去遐想幻想的形态。这是思维想象的作品,作者是造物主,观众也是造物主,作者是以想象去创造一切。物质都是由精神创造的实在物体。

 

导师评语:该生作品创意上比较新颖,将人生哲学思想与作品表达巧妙结合,再加上手工制作的人本价值。作品整体选材合理得当,虚实呼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公艺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作者:李茜雯 李芳芳 沈荔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回到未来》

指导老师:王檬檬 王晶 宋伟 徐立乾

作品材质:不锈钢

尺寸:钟:30cm*35cm*70cm

电视机:45cm*27cm*30cm

相机:15cm*15cm*20cm

水壶:28cm*20cm*45cm

收音机:40cm*15cm*20cm50x50cm

时间:2018

作品阐述:旧时那些方便我们生活同时又推动我们前进的物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它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在我们记忆中仍然有它们的影子,这些物品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它曾陪伴我们,丰富我们的生活,如今我们让它以一种全新的样貌重新展现在大家面前,它不只是记忆,它联系着未来和过去。

公艺系/陶瓷艺术工作室

作者:熊江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禾锄》

指导老师:刘训立

作品材质:陶瓷、木材

尺寸:尺寸可变

时间:2018

 

作品阐述:陶瓷易碎,木易朽!手握禾锄耕种一亩三分田,锄头作为人与大地交流的工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条件,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扩建,山地荒芜。人生活在快而虚浮的城市生活节奏下,传统农耕文化缺失。将锄头锄把握手部分与头部采用陶瓷材料,结合陶瓷材料本质属性得之与土,经久不坏,但易碎,寓意传统农耕文化在历史的潮流中,虽人为的保护了重要部分,但在如今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中人们抛掉内心文化修养,在这样的大地中将碰的粉身碎骨。

导师评语:该生毕业创作立意明确,关注和研究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现状,巧妙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和传统工艺的象征与借喻关系,反应自己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理解和美好期盼,借助人类生产劳动的典型器具,在手握和产生直接劳动关系的部分,进行侧重性的陶瓷青花装饰工艺手法,借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掌握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只有好好掌握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出现文化的杂乱现象,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该生不仅构思巧妙,且所有工艺流程与操作,独自操作完成,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完全符合推选奖项标准,为树立良好的评选形象与带动作用,特此推荐!

公艺系/陶瓷艺术工作室

作者:尚云龙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我的,组国》

指导老师:李黎

作品材质:陶瓷、拉链、螺母

尺寸:90cm×75cm×1cm

时间:2018

 

作品阐述:我的作品将富有现代元素的拉链和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陶瓷相结合在一起。将中国各个省份自治区几何化,并将拉链嵌入其中,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地图。拉链与陶瓷板块的结合最终所形成的脉络造型,如同纽带一样链接着祖国大地,链接着身处他乡的人们。

 

 

导师评语: 拉链本身作为非常具备生活气息的材料在与陶瓷本身结合后所带来的感觉是非常协调、完整的。在形式上创新的同时不失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龙的传人”,“大好河山”等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当下需要铭记和传承的。

公共艺术系/现代实用工作室

作者:吴琦

作品:《昨天的弟弟,明天的明天》

材料:树脂 纸本 陶泥等综合材料

尺寸:120cm*80cm*70cm 80cm*60cm*60cm 80cm*50cm*70cm

指导老师:邢戈、张潇娟、李喆

作品阐述:作品以时间为主线收录了弟弟从一年级到初一的书本、试卷以及一些玩具。每年放假看着他写作业,从小学到初中书包也越来越重,初中有时都背着两个书包回家,他也不爱收拾书包,什么都往包里塞。寒假我帮他收拾书包整理出一堆没有用的试卷,我说这样你的书包就能轻一些了,你没事也收拾一下他便说没事。作品通过弟弟的学习生活仿佛也看到曾经努力学习的我们,每日按照课表时间学习,很有规律,另一方面也表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改变,希望明天的弟弟可以越来越好。

 

导师评语:该作品选用树脂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其他综合材料作为辅助,对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主观的艺术处理,展现了学生平日状态以及对家人的关爱,在题材内容和材料运用上具有创新性,值得推荐。

公艺系/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杨丽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泂罭》

指导老师:高蕾 刘馨潞 孙鹤来

作品材质:不锈钢 机械 鲜花

尺寸:140cm*140cm*70cm

时间:2018

 

作品阐述:

泂罭 : 深邃的,细密的,无穷无尽的意思。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曼陀罗,曼陀罗原是藏传佛教关于宇宙形式的要领,是指宇宙对称、统一、整体化的构造或境界。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就是人的自我原型,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能够协调自我人格,它是能量、意志、时间、空间之无限运转的“圆”。

正是这种充满能量的“圆”,让我不断去寻找人生轨迹,不断去平衡自己。在这个嘈杂的世界,我应该慢下来,准确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世间万物的存在过程不过是生长、繁荣、衰败而后重生,祈盼在每次往复中找到自我本原,最终寻得圆满。

 

导师评语:作品来源是曼陀罗,它是自性与世界圆融未知力量的几何投影,在印度教和佛教的神秘仪式中,它被用来帮助冥想以正修正念。于是,沿着作品的蓝色台阶逐级而上,俯首而望,鲜花铺陈的五色之中生命向度便开始轮转……

于是,在人生没有方向的地方,便开始绘制曼陀罗……

公艺系/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高梁津

所属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名称:《留.光》

指导老师:高蕾 刘馨潞 孙鹤来

作品材质:金属

尺寸:60cm*90cm 4

时间:2018

作品阐述:

促而短暂的四年就这么结束了,所有记忆就如昨天一般清晰的毫发毕现,与这个学校几百个日日夜夜的相伴,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自己去收录和珍藏。 加工制作过的覆土实验室、穿越过无数次的教学走廊、堆积在外面杂乱的桌椅,这些平常到让我们轻而易举就忽略的在这个离别的季节里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难以忘怀。就像一道光如影随心永不磨灭

导师评语:作品静穆而又令人动容,这是对母校的回望,一缕阳光照进记忆的深处,渐渐开始显影,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因其作品的记录而定格,如同作者的坚强与灿烂。

 

2018届工艺美术系本科生毕业展(二等奖作品)

作 者:

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主观思考的过程,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则为一种“主观劳作”,主观劳作以独特的形式记录历史、折射生活,建立社会进程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手工劳作与创意思维的价值。主观劳作不是普通的劳动,它是要用拨云见日的力量去探寻那些永恒的问题。传统工艺的技能经历历史沉淀,已然有了“客观”方式,以“工匠精神”延续这些技能是时代的选择,而掌握这些技能并重新建构与公众沟通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