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起,工艺系提出“当代手工艺”的教学理念和方向以来,至今已经走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历程。“当代手工艺”强调以观念为先导,超越手工艺的传统定义,重新界定其艺术智性的精神高度,并以其当代的关照,语言的丰富实验性和创新性重拾艺术对于现实和文化的力量。2015年国家试验艺术委员会一行专家来我系指导工作,给与高度评价和肯定。

2016年西安美院工艺系本科毕业展“手的边界”秉承历年“当代手工艺”的一贯精神,强调手的切身艺术实践、感知体验与精神意义建构之间的艺术创作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没有背弃其手工艺对于娴熟技艺、材料敏感、媒介与手段多样的传统,一方面又以当代艺术为参照,介入与其他艺术媒介的融合与当代艺术的前沿探索中。同时,边界的意义,在于使手工艺得以自由,一种在传统、现代与当代艺术复杂空间、张力中的自由。

此次2016届西安美院工艺系本科毕业生作品,来自于工艺系公共艺术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现代实用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四个工作室。它们以开放的当代手工艺探索完成了对于创造和勇气的再次肯定。感谢院系领导、各界的支持与鼓励、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们的不懈努力。

三等奖获奖作品








 

工艺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作者:黄瑞荣 石龙斌

作品:《冥》

材料:金属材料 亚克力

尺寸:60cm×80cm×8件

指导教师:王檬檬 王晶 徐立乾 宋伟

作品阐述:

作品灵感源于山海经朱蛾系列作品

通过金属机械原理与现代新材料相结合,突出声、光、亮表现,充分突显精工细作的艺术搭配为观者呈现一种机械与生命结合感。我们希翼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金属零件的拼贴、组合、光电转化,为冰冷的金属赋予新的生命力、钢铁坚韧的生的灵韵。

冥火未尝不灼人心。我们希望给古老昆虫蛾子现代甚至未来化的一组服装、一体躯壳、一个生命

来换种立体思考,它们从古的扑火行为被人们沦为笑谈,可是否人们能看透它们心中那一团不灭的信仰之火

冥亦幽冥,让人凭空生出对死的畏惧。可死亡未尝不是新生,灵魂与肉体的逐渐消亡孰轻孰重,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同时,自信勇敢得活着

因为对火的掌握与敬畏才让人类踏出了长远的进步而非野兽蛮夷。我们是否要仔细问问自己,心中的火为何而燃?

导师评语: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山海经——海内北经》。作品造型源自《山海经》中巨大的类似蛾子的怪兽。作品运用了金属机械原理和声、光、电的装置,凸显了技术的难度和精良的工艺,体现了没有生命的机械感和渴望生命的迫切感。这两种感受相互矛盾却又统一和谐。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金属零部件的拼接、组合、切割以及光、电、发声装置的转化,为以冰冷的金属和透明亚克力为主材的飞蛾赋予了坚韧、剔透的灵魂。这组作品在璀璨、绮丽、科技的外表下另观者思考灵魂与肉体,生长与消逝的永恒命题。






 

工艺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作者:杨恩洁

作品:《挣》

材料:帆布 浆糊

尺寸:180cm×200cm×1件

指导教师:王檬檬 王晶 徐立乾 宋伟

作品阐述:

作品以社会现象为创作点,表达当代人对外表的重视、以及内心的极度自卑。想挣脱原本平凡的皮囊来达到自身独特性。挣脱的越厉害陷得越深反而进入一个死循环。失去原有的独特性、迷失自我。

导师评语:

该作品关注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社会性。用帆布缝制成真人比例的皮囊,色泽黄旧,三幅皮囊相互交织缠绕,难解难分,再施以不同粘稠度的浆糊,涂刷表面,固定造型、动态。表达了当下社会中的一类人群,他们内心匮乏、迷惘、彷徨、自卑及欲想挣揣、解脱的情感诉求。平凡、庸常的皮囊欲想彻底击溃就需要内心的丰盈和坚定,方能迎来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境地。否着只会事与愿违越陷越深,逐渐失去意识乃至灵魂。








 

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

名称:《藏》

作者:周丽强

指导老师:王檬檬(教授)、宋伟(讲师)、王晶(讲师)、徐立乾(讲师)

作品材质:硅胶 银 金属

尺寸:

1) 6cm×8cm 2) 9.5cm×6cm

3) 5.5cm×5.5cm 4) 13.5cm×15cm

5) 20cm×18cm 6) 30cm×30cm

7) 8cm×15cm 8) 8cm×8cm

9) 6.5cm×10cm 10) 8.5cm×5.5cm

时间:2016

作品阐述:

隐蔽、弱小、躲藏,当下生活在都市中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个体的弱小与无力承受着多重压力,生活、工作的枯燥乏味,内心深处的抑郁得不到释放。正如这些被关在透明罩子里的虫一样,视线是清晰的,但总会有一层或多层无形的障碍在干扰着。

她(他)们的手都有一共性,白皙纤纤。指纹细腻、富有弹性的肤质,是身份的象征,但内与外的不协调与不安的氛围,相信外边的美好久而久之的会出现裂缝,就让时间来见证一切吧。

导师评语:

该作品试图探寻昆虫与人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时空的交集和共性。 造型是纤纤手指与昆虫腿脚的结合,塑造的千态万状、尽态极妍。作品主材选用硅胶和银得当合理。硅胶塑造出细嫩柔美的手指与打磨抛光的银质形成软、硬对比。作品整体视觉效果新颖、独特。作品体量不大,可放置于掌心。极富弹性的手指与尖细腿脚的结合点,传递出不同程度的疼和痛。展陈时将其安置于亚克力罩子之下,隐喻着当下部分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写照。卑微、弱小的生物反抗着生活的压力和心理压抑,通透的视角却有着无形的障碍,无处可逃、无处释放。








 

作品名称:《风 乐(yue)》

作者姓名:阳 蕾

系 别:工艺美术系

材 料:陶 瓷

创作时间:2016年

作品说明:天地为弦,风声为曲,存天地间,且听且乐(le)。我一直找寻的是山水间那份存在,向往古代诗人的豪情与洒脱,宁静与致远。取感官中的耳朵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声音具象地通过小人的神情动态来表达人生百态自有妙趣。

导师评语:从五官里被忽略的耳朵切入,将声音和自然这种抽象的关系具体表达出来。以抽象的耳朵为载体,承载着造型百变的小人。








 

作者:吴潜俐

作品名称:华筵(57cm*5)

材料:陶瓷

指导老师:刘谦

作品阐述:民以食为天,而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的滥用,是食品不安全的一大因素。药丸,——人为的、化学的、服用后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产物,可以治愈人,也可以伤害人,被我视作表达“What’s inside in foods”的最好媒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么极端重要的事情就要说千百遍。我采用了对同一元素不断重复的方式,来强调现今食物养成的“功利”性,同时采用水彩柔和的话语,来还原食物本该有的最初的样子。

我希望通过《华筵》这个作品,来警醒、刺痛所有正在从事和食品有关行业的人,良知行事。

导师评语:学生作品《华筵》,立意十分新颖,乍一看硕大的餐盘中盛着丰盛的食物,仔细观来食物却都是用密密麻麻的药丸拼凑堆叠而成,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却又十分尖锐的指出了食品安全这一问题。民以食为天,当食品出现问题时我们就会生病,药丸能治病,人们依赖它,但它同时也拥有化学与服用后会对人造成不确定伤害的属性,所以运用“药丸”这一元素也是这一作品的亮点与智慧所在。装饰手法运用釉上彩,颜色清新自然,主题鲜明突出,值得玩味。








 

工艺美术系/陶瓷艺术设计工作室

作者:石永倩

作品:《中国气质系列――山水》

材料:陶瓷

尺寸:44cm*40cm*18cm

指导老师:刘训立 刘谦 李黎

作品阐述:整体表现形式采用方形箱器,打破规矩的方形,在其心中塑造风景山水(山水小景亦是采用某山水卷一角),不打破而保留住心中的那片宁静与自由,要时刻警醒自身的需求,真正做到融入社会,却不会丢失自我,这才是我想要追求的自由,方形箱器既是规律又是束缚,全由自己来掌控。用山水画的题材进行创作,不仅是我个人的喜爱,更是向展现出中国人向往自由,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内在气质、涵养。

导师评语:石永倩的《中国气质系列――山水》,借鉴了传统山水画“扇面”的布局形式,使平面转化为立体空形态的山水概念,选择质朴厚重的粗陶表现浑然的山水构图支撑系统,统一整体以沉稳的立方体为主要造型形态,强调空间与山水之间形成的视觉背景错视与位移,强化形态,尊重艺术表现法则,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艺术表现手法与材料特质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工艺美术系/现代实用工作室

作者:朱菊誉 李文龙

作品:《弗·诛》

材料:实木 漆 麻绳

尺寸:300x250x30cm

指导老师:邢戈、张潇娟、李喆

作品阐述:作品创意灵感来源于越来越多人喜欢的文玩念珠,为了更加真实的体现出念珠的质感,所以采用实木为原材料,用漆在每颗念珠上绘画出各个国家地图和国旗,每一颗珠子代表一个国家,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加进一些仿真木雕热武器来表现战争,通过一整串念珠的造型及寓意,表达出各个国家紧密而又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平与战争并存,同时呼吁各个国家友好互利,和平共存。

导师评语:该作品制作工艺尝试突破常用的材料种类和技法的局限,将漆艺、木雕和装置艺术结合,探索艺术创新的观念。将手工艺较好的导入当代语境,同时积极的将热点新闻以及国际关系融入到作品中。材料的应用,工艺手法,以及创作题材,都较为新颖,值得推荐。








 

工艺美术系/现代实用工作室

作者:冯玉淑芸

作品:《默》

材料:黑檀+银

尺寸:平均10cm高6cm宽4.5cm厚 6件

指导老师:邢戈、张潇娟、李喆

作品阐述:黑色是夜的颜色,充满了神秘,悲伤,恐惧和寒冷,黑色的动物是不惧怕黑夜的,它们是寂寞的也是忧伤的,人们或许因为它们的黑而视为不祥,但它们所拥有的是与我们不同的记忆和智慧,我们总是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而高于其他的生命,肆意对其他的生命残忍杀戮,那我们怎么对犯下的罪行进行救赎。黑暗中黑色的眼睛观望着这一切,直至下一个轮回。

导师评语:该作品选用黑檀和银作为主要材料,创作重点放在了概念性的突破与创新,将生活中的形象进行夸张拟人等转变,创作出一系列全新面貌的首饰。在题材内容和创作手法上具有创新性,值得推荐。








 

工艺美术系 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许颖

作品:《从潮湿中醒来》

材料:漆画 亚克力 铁丝

尺寸:40X40cmX6

指导老师:高蕾 ,孙鹤来 ,刘馨璐

作品阐述:以漆画为载体,蘑菇为画面主体表现“生”状态,以铝箔粉为底,进行刻画、用银针细腻的勾出每一根线条,每一根与我相关的线条,黑白基调强化了画面效果、把色彩斑斓转换成黑白相间,并不是没有色彩而是色彩被虚化了,背景强烈的黑烘托了画面的银s和白,通过漆板推光工艺把漆板推光直到光可照人,把画板封存在透明亚克力罩中,让其感受到珍贵感,直立的铁丝穿过画板向上表现冲破束缚,疯狂生长…,被亚克力罩子所束缚,若是没有这束缚,任谁也无法控制它的生长,铁丝暗语蘑菇。

导师评语:该学生以一个敏感、细腻的女性内心来触碰青春繁密生长的恐慌,却以静默般的低吟和大漆铝箔分结合,是一组可以嗅见青春气息的作品更是一组传统现代化的作品。





工艺美术系/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黄丽

作品:《动物凶猛》

材料:硅胶、椴木、油画颜料

尺寸:160cm*90cm*30cm

指导老师:高蕾 孙鹤来 刘馨潞

作品阐述:自古至今,在变迁的环境中改变并适应的强者才能生存下去。作品在创作之初是着眼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高压力快节奏之下,为了生存人性由善渐变的现实。以自然界食素弱小的翠鸟视角,表现翠鸟在逐渐变化的环境中为求生存变得凶残食肉,眼神凶恶。为了活着,它改变了善良的本性。由鸟食肉折射当今社会人类为求生存舍弃本性的不择手段。作品由两部分组成,采用颜色的对比,更加强烈的表达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作品更有视觉冲击力。

导师评语:“鸟吃肉”,这个令人不安的图像却是荒诞之后的现实。游之味觉的惊悚,图像直呈的超现实景观,是一切不可测度的可能。







工艺美术系别/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张鑫 刘睿哲

作品:《生活的力量》

材料:银、

尺寸:170x50cm

指导老师:高蕾(副教授)、刘馨潞(讲师)、孙鹤来(助教)

作品阐述:通过装置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现代建筑工人的金钱观,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金银就代表着财富,攥紧财富就抓住了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掌纹各有不同,掌纹是一个人的符号,紧握的动作相同但因每个的经历不同最后捏出的自然形却千差万别,表现在相同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金钱观各有不同。

 

导师评语:这是一群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建筑工人。生活将颠簸磨成无奈,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割舍下自己的家人,辛苦劳作于中国的每一座城市,支撑他们的又是什么呢?脏累不惧惧无金,他们攥在手里的财富,被设想为或许可以改变现实的最有效的途径。手模”方式的借用,既是源于这样的构想。作者走访了诸多建筑工地,采样了他们不同的履历、图像、影像资料、手模样本。作品以文本、图像、金银的手模、建筑工地的工字钢、铁板和沙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力量、社会学的关注。






 

工艺美术系 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李嘉琪、冯泳森

作品:《是什么让记忆阉割?》

材料:细铁丝、不锈钢、玻璃

尺寸:35*50*170cm

指导老师:高蕾 ,孙鹤来 ,刘馨潞

作品阐述:

整个作品以极细彩铁丝为材料,用大量的堆积,组织,穿插组成“大脑”,意在用大量的细丝穿插,形成一种极其细致的微观世界,在细微的同时,不同颜色层次的铁丝有规律,有变化地分布。用大量的时间一条条地进行塑造阿尔兹海默患者的大脑世界,采用色彩斑斓的铁丝是为了烘托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那么地精彩和珍贵,每一丝,即一个故事,并且从反衬出阿尔兹海默症狠心夺走患者记忆的残酷无情。

导师评语:

是什么让记忆阉割?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处的日子,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当遗忘最终使记忆虚无,那是对曾经灿烂的生命安慰吗?当作者从患病的奶奶眼里体味渐次的陌生,一个修复灿烂记忆的计划被开启。作者选用绚烂的颜色金属丝线,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一条条穿越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大脑的回纹,那条找到温情的路已经展开。

2016届工艺美术系本科生毕业展(三等奖作品)

作 者:admin

自2005年起,工艺系提出“当代手工艺”的教学理念和方向以来,至今已经走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历程。“当代手工艺”强调以观念为先导,超越手工艺的传统定义,重新界定其艺术智性的精神高度,并以其当代的关照,语言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