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大讲堂丨王晓昕:“守正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当代转化与创新实践”

2024-12-17


 

 

      20241213日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晓昕教授受我系邀请,在我院1号教学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守正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当代转化与创新实践的名师讲座活动,我系主任、教授高蕾主持。

      王老师在讲座中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分享了自己在传统金属工艺创新实践方面的多年创作、教学以及学术研究经验,展现了王老师对科研、创作、教学、展览等方面深厚的耕耘与系统性的设想。

 

 

主讲人:王晓昕教授

      王老师认为,守正即是将资源形态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价值形态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则是前瞻性和开放性,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为己用。王老师将如何守正与创新分为了六个板块向大家讲述:设计理念的更新、工艺技术的创新、学术研究的立新、人才培养的革新、产业市场的创新、文化传承的知新。

      “设计理念的更新工艺技术的创新板块,王老师结合了自己主创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赠礼、国庆70周年庆典-宁夏回族自治区彩车、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银币等10余项国家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经验,以及由玉礼器为出发点,围绕着3D打印技术而展开的一系列长期个人艺术创作经验进行讲述,使老师同学深切感受到了设计理念在应用落地中的不易和大量的思考、调研、实践的必要性。

      “学术研究的立新人才培养的革新板块,王晓昕教授主要分享了自己指导学生的优秀作品、论文和项目,建议同学们以问题导向进行论文写作。

 

  

讲座现场

      “产业市场的创新文化传承的知新板块,王老师分享了自己个人金属摆件和首饰文创的设计经验以及对产业的观察思考。同时作为国际知名度的重要学术展览的策展人,以2021年策划的熔古·铸今——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为例,从传统与当代超越与回归民族与世界三个方面带领大家感受当代金属艺术不局限于传统工艺与材料,以及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探索实践。

 

讲座现场

      王老师总结道:艺术美材质美材料美的装饰美学观念贯穿工艺美术创作始终,要秉持中华文化的传承、跨界设计的视野、技艺本体的坚持的创作观,保持对追求全力冲刺后的瑕疵之美、探索势在必行中的偶然之美和摸索着规则框架中的自然之美的审美追求。作为工艺美术从业者,需要处理好变量与常量、本体和跨界、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寻求工艺美术与纯艺术平衡点,让传统工艺美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讲座现场

 

讲座合影

 

王晓昕教授部分作品及展览

 

《共同体》

黄铜,金

93.5x73x26 cm

 

《萃聚》

黄铜,金

47x47x25 cm

 

《冥想之联》

黄铜,金

35x35x35 cm

 

《文以铸魂》

银,珐琅,金

15x15x35 cm

 

《和与同异》

黄铜,金

45x45x5.5 cm

 

《问礼·瑞器》

黄铜,金

7x3.6x2 cm

 

《蒲公英》

雕塑&大地艺术

不锈钢

600x600x1900 cm

 

守正·创新——北京国际当代珐琅艺术展策展人

 

熔古·铸今——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策展人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