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西部非遗创新实践服务队•日志(六)

2023-07-15

 

杨彦飞


 

     首先,我们参观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枣木雕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彦飞的工作室,展柜上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有头戴羊肚子手巾、手持旱烟袋的陕北老汉,有男唱信天游、女绣花鞋垫、背靠背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有吹着唢呐打着鼓的民间鼓乐手,有神似红枣背面却是人像面容的雕刻作品……样样作品生动精致,好似有了生命一样。


 

    “枣木就是西北汉子倔强性格的真实写照,枣树对生存的渴求呈现出生命的张力令人震撼,凭借着这片土地赋予的艺术灵感,握好刻刀,用陕北的枣木雕刻出饱含陕北文化的作品是我的使命,杨彦飞说,物质贫瘠的地域往往有更为深刻的信仰。

 


 

 

     接过祖辈的接力棒,锄头换为精巧的刻刀,枣木在杨彦飞的手里,焕发新的生机。

 

 

 

 

崔海海

 

 

 

     随后我们拜访了佳县泥塑传承人崔海海,简单寒暄后,我们从崔老师那里了解到他三岁时因一场高烧落下了终身残疾,意味着未来的艰辛和前途的迷茫,家庭的贫困,也让他早早明白生活不易,所以要自立自强,就得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由此,开启了他的泥塑人生。

 

 

 

     “一个泥塑最看重的就是人物的面部表情,而其中最难的就是眼神。泥塑一方面是技巧要好,另一方面是要有生活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儿时记忆、亲密关系、古老传说都是他泥

塑作品的表现主题,也成为他作品的鲜明风格。


 

     一颗永不放弃玩泥巴的心,让他越走越远,越走越鲜活。

 

 

 

 

 

 

 

王文瑜

 

 


     最后我们拜访了王文瑜老师,他17岁那年爱上泥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目前从事泥塑工作40余年,在他的泥塑中,既能体现丰富的生活经历,又展现出精湛的雕塑技艺。

 

 

 

     王文瑜老师说:泥塑主要原料取自于黄土,题材主要来源于陕北农村生活本身。黄土无色、无味、无污染……万物土中生,黄土养育了万物,而人类也是从黄土中来,最终回归到黄土中去。




 

 

     他的泥塑风格独特,细而不腻,粗而不糙,面部表情丰富饱满及具内涵,体态自然真实,每个场景叙事性强,极具地方特色。



 

     岁月沉淀,王文瑜融合地域与民族,其作品深深唤起我们对于黄土的情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