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装置艺术课程作品展

2018-12-04

 

 

 

装置艺术课程展

INSTALLATION WORK SHOW

 

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2018.12.5-2018.12.9

 

 

 

 

教学笔记(摘录)

——西安美院公共艺术系2016级《装置艺术》课程

                                        /王檬檬

 

2018年11月1日

装置艺术课程在我系本科阶段开设已经很多年了,这门课程开在前导课程如“空间与材料”“语言与表现”等的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对于材料、空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实践,随之而来的,课程的难点转移到了对于相关艺术史背景与当代艺术核心问题“观念”的理解上。因此,我决定用第一个4节课的时间来讲一段关于装置艺术产生阶段的社会、历史背景,从激荡的上世纪50、60年代的全球政治、文化、社会事件开始,将装置艺术的产生还原到最初的语境中去。同时也需要给同学补充一些相关艺术理论的知识。

 

2018年11月6日

第一二天的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难点在于理解“观念艺术”对于装置的前提性作用,以对及装置艺术中关键问题“空间”的理解。在讲课期间布置了随堂第一次作业:选择一位你感兴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艺术家,分析其生平及其作品、对应的相关艺术史阶段背景、相关艺术批评文章,并论述选择他的理由。要求自己写作500-800字,制作一个讲述用的ppt,课堂随机抽查。

同学们的选择很有指向性,在ppt随堂作业中选择杜尚的有三人、波伊斯的两人,还有一人选择了研究展览《当态度变为形式》。总体完成情况还不错,但能看出大家并不大惯于对这种研究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课堂表述时要求大家在5-8分钟之间把内容陈述清楚,有好几个同学做的不错,看的出来平常是有专业阅读量和基础判断力的。写作的能力参差不齐。ppt做的普遍不行,基本的排版成问题,需多加练习。

在互动环节大家还是有点被动,一般不会主动谈观点,但如果被点到,认识和论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如何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气氛需要想办法。几天下来对这个班同学的印象是还蛮成熟的,但这个印象在后续看方案的日子里很快被被推翻。

 

2018年11月12日

今天在原来课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从类型和时间线索上补齐了装置艺术的现状,着重加入了跨艺术与科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如Team lab等。杜尚的早期作品从名称的翻译之争入手,引发了大家的对于语言及其意义的延伸讨论。同时,大家的注意力开始从关注空间、材料、环境等的形式感较强的作品类型转向了女性主义、哲学问题、公共空间、社会现实等更广泛的关注点。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如同在课程的开始所设想的那样,我们不仅要在这个课程中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更要建立一种思维方法和进入的创作路径,让大家从一个观众视角转向创作者的视角做准备。

明天开始草图会看和汇讲。

 

 

2018年11月13日

进行创作和搜集、分析、论述他人的作品毕竟是两回事,大家在草图方案创作的阶段遇到了很多困难,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手眼高低不一。汇总了一下,问题大多集中在:

1.命题过于庞大,诸如社会现象,生存压力等与自己的所见所闻相关的创作命题,但这种命题往往并非来自生命体验,会走向视觉表达的面具化和解释化,方案容易成为现象的视觉说明书,很难进入更具体更深入的层面。 2. 有同学提出自己深刻不起来,很难承担重大命题,只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轻松的话题。3、由于缺乏经验对作品制作将会遇到的困难预估不足,如时间节点的把握、材料和具体实施过程的中如何去做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如何引导大家的转折点在于让大家构建一个对于艺术作品的评判体系——首先知道什么是好作品,才有可能去创造一件好作品。

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具体讲解和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提醒同学们举一反三,重要的是建立条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从感性认识出发,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2018年11月16日

在美术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创作环节而忽视了作品完成后的去向和结果问题,其实评价一件作品必须经过后续环节的检验,如展出、评论、销售、收藏等。最理想的方式是创造一个艺术现场,比如说美术馆和画廊,让学生的作品被更多的专业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看到,给大家制造更多的实战机会,接受艺术行业和观众的检验。

所幸这个想法得到了西安当代美术馆的支持,美术馆决定拿出一周时间展出同学们的作品。告诉同学后大家都兴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行的专业展览经历。

我们在课堂上快速做了个决定,根据自愿的原则由四位同学担任策展人,根据展览主题或作品类型双向选择,组成四个不同的临时小团体,最终形成四个展览单元。由策展人负责展览方案的构思、作品的布置、海报设计、对外联络等等,但策展人不对具体作品负责,这是我和徐老师的工作。这意味着担任策展人的同学要比其他同学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还要完成自己的作品,当然,他们也将获得更多锻炼思考、写作、协调、组织能力的机会。

对于同学们来说,如何在有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学习并完成一件好的装置作品,接受美术馆和观众以及随之而来的专业的评判,是充满压力、值得期待的一件事。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再一次把教学现场搬到校门以外的实践,对老师来说同样充满压力和期待。

 

 

 

 

个人故事的文学性与以行动所终结的物性将是这次展览主题的两个线索。书写与文学性中的感情空间与行动是语言交流所无法替代的,而感情和行动往往会伴随着时间被终结在一个物件的代表中去。当你再次书写阅读或面对一个物件时时间将被流放,所有的感情、行动与问题将站在同一个点上与当下进行对话。

策展人:王釔潼

 

 

 

 “微叙事从微观叙事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中一些美好的事情和社会中产生的不好的现状。十个人,十件作品,十个故事。不同的形态和情感的汇集,构成了微故事,我的故事,也可能是你的故事、大家的故事。作品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策展人:王妍

 

 

苏珊·桑塔格曾引用这句话来引证她对于过度阐释的反对。与苏珊认为晦涩的情感仍可以被感知一样,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出的一系列作品唤醒观众们的记忆。以“Déjà vu (既视感)为主题,既视感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却感觉之前也曾经经历过,是一种常见于大多数人的生理现象。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过去经历相类似的情境,脑内处理过去那段经历的神经元可能同时产生冲动,造成既视感。我们希望展览在观众和作品的之中能形成一种解救和被解救的关系。

策展人:陈可欣

 

 

作为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公共艺术工作室2016级装置课成果展的构成部分,考虑到展览发生的具体语境,本次展览将区别于以主题先导成立的展览,而是通过寻找参展艺术家在创作方法,作品文本结构,观念的传递等等方面的共性,通过解构主义的方法(作品作为元素形成展览结构,通过展览结构传递信息引导观众以游戏的态度对作品本身进行解构)提出设问,意图通过展览这一持续行为本身进行作者,作品,观众的延异过程,同时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策展人:吴柏缙

 

 

     

后记

 

 本次展览,展出的为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2016级学生,装置艺术课程的作品。装置艺术课程,是公共艺术系在本科阶段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装置艺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力能,把学生对待事物的分析能力,及从“点到面的创作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向。此次课程采用了“以展带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及展览带动教学的方式。课程时长为四周。

 第一周:讲述装置艺术课程与当代艺术中很多艺术流派之间密不可分关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装置艺术发生的语境和上下文关系。采用课堂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课下收集材料,第二节大家共同讨论问题的教学方式。

 第二周:提出独立展览的概念,选出四位同学作为策展人,其他同为学艺术家。策展人先提出一个策展理念,艺术家根据四位策展人的策展理念,自由选择策展人,任课教师作为辅助。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相互沟通,根据各自的理念提出方案。课堂上教师代领大家从各个角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完成方案的草图。

 第三周:策展人根据艺术家作品与教师探讨策展方案,及联系展览场地。根据展览场地谈论最终的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学生的作用。

 第四周:策展人与教师以艺术家最终作品的方式,敲定展览的具体细节问题。

这就形成了本次展览中的四个组成部分“无限”、“微故事”、“一诗一物”、“既视感”。

                                            徐立乾

2018.11.30

 

 

 

开幕时间:2018年12月5日下午3时

地址 Add:

西安曲江新区雁南一路九号曼蒂广场负一层南区

The negative south area,Mandy square,Yannan1st road,Qujiang district,Xi`an,Shaanxi

电话  Tel: +86-29-81546413

邮箱  Email: xaddmsg@163.com

微博 Weibo:@西安当代美术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