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系本科外教课程系列

2018-05-08

 

 

空间与表现

 

Space and expression

 

  孙海力教授(英国)

 

 

教学笔记

 

    这次的"空间和表现"教学课程设制,我是参照了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学模式以及根根我们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教学自身的现况兼容的教学方案。简单说来,就是"教学相长,活性推进"。我以为,导师是一个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控课程推进的实际状况,通过讲述,提问,讨论以及艺术批评来延伸学生自主的思想和情感。一句话,激活个体的创造才能。

    在这个信息通达的全球化时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充满活力并极具吸收并知识结构更新的能力,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多少使他们有些抗拒和麻木,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很好地伸展。因为当代艺术的学院教育面临的不仅仅是基础和技能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当代思维的推进和观念导向以及独立视觉语言的挖掘。 西方当代艺术的这种教育类型,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培养学生个体独立思想的观念而作为教育本身而发挥作用。因为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不具体的,更不应该规范化、模式化。“艺术教育不应该有固定模式”这个说法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艺术教育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已经提出,学生应该运用内在体验去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怀,这样才能建立知识的活性并使学生持续地与时代共振。艺术院校不仅仅是传授和学习模式,更多的是支持提供一种自由研究的机制和环境。

     我认为导师不应是一个筒单的照本宣教者,而是一位建立理论分析、批评和讨论的引导者,是学生每阶段成长的洞察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和创造。当然,基本的技巧能力也是在教学观念同时建立中并行作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产生个体感知能力,建立与社会发生关联的独立的价值观,独立的洞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我认为作品创作必须具有思想性并介入并影响社会,否则艺术作品存在的现实意义就不大。鼓励学生建构社会洞察力和跨界知识,去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

     我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除了公共艺术课程特性的环节如:内外空间、个体空间和公共空间外,还增设了“追溯历史”和“发现空间”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主要是针对公共空间在各个社会不同层面不同空间的环境通过事件去发现空间的重新运用。其中包括:公共空间的政治性、公共空间的娱乐性和空间和自然的关系等内容。同时,我在课程设置上通过理论学习和艺术家作品的个案分析以及实践操作,目的在于扩展与加强我系学生对于空间深度认知与材料表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在未来的独立创作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思维观念和材料娴熟使用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创作出具有表现力的作品。从而空间产生不同的内涵意义和生命力。我每次的课程讲述都会使用当下世界顶级艺术家作品的录像和图片作为内容辅助,但解读和分析是学生通过问答来完成。

    通过最后的结课展览中学生创作作品发挥的状态来看,学生的观念、自主和自信的建立会带给他们超常丰满的心里能量。我是最不愿看到一群年轻的学生被动、冰冷地完成一个课程,修完一个学分,那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失败,至少是一种僵化。导师应该具备很强的使命感和投入极大的热忱,真诚的付出才能诱发出学生的无限潜能。因为我始终相信,年轻学生的敏锐和可塑性远比我们以自身以“经验”的固守和判断要鲜活灵动得多,他们渴求引发他们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迸发的真正知识,正如他们渴求爱和被爱一样。导师的热情才能唤起他们对艺术的热情,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艺术作品的能量对社会进行介入和人性情感的发散。

---孙海力教授(英国)

 

 

部分作品一览

 

朱新天
《演》装置 2018
纸 铁丝 线(260*260*160)

费宏煜
《无意义的一天》装置 2018
废土 浴缸 影像(170cm*65cm*60cm)

郑新皓      

《无题》装置 2018

石  水泥  石英管 尺寸可变

李旭晨

《弱水三千》装置 2018

现成品,塑料布  尺寸可变

李帆

《看待》 软雕塑 2018

麻绳(200*200*150cm)

吴柏缙
《““?””》 装置2018
玻璃 麻绳(120*600*100 )

郑羽宁

《你被困住了吗?》装置2018

网 尺寸可变

冯雪
《积》雕塑 2018
衣物 石膏( 150*50*40 )

侯斯洁
《这里,在站在厨房的洗涤格边肆无忌惮的望着这一切》

装置 2018  布料  绳  现成品 (150**130)

唐诗
《The sky is the limit》 装置,2018
EVA  丙烯  三明治 现成品(200*200*165cm)

茹泽胤                                                      

《Ω的展览》 装置  2018                        

纸本  现成品(63x138cm)

袁欣

《88个输液袋》装置 2018
木板,输液袋,综合料 (180×150×400cm)

廖雨婷      

《尺度》装置2018  

石膏  射灯(200*50*50)

刘戈

《循环》装置2018

PVC管 黑色纱布1.5m*1.5m

闫子威
《先天性密谋》雕塑 2018
海洋球 现成品 (400×400×450㎝)

王红娟
《所有不知道》装置2018
纸  灯光(尺寸可变)

温瑷菁

《轻语》装置,2018

亚克力、铁丝和现成品 (270x120cm)

 

布展花絮

 

展览现场

 

师生合影

 

学生课程体会(摘录)

 

    在和孙海力老师相处的短暂的一个月里,对我而言是改变,亦是收获。改变是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对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第二句“我把你们每个人都当做艺术家来看待,我们是平等的”。这两句话给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予我们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最好的状态调动起来,事实也是如此,全班拼劲十足,努力把作品做到最好,凝成一股劲。收获是学会了创作方法而不仅是针对一某一件作品,并且每堂课都会进行艺术家个案分析,每个人阐述不同的观点,各抒己见,错不可怕,要敢讲敢想,这在今后的创作道路终身受用。

---李帆

 

    孙老师在这次课程中主要讲的是装置艺术与空间的关系,包括装置是如何生产空间的,在社会空间中装置艺术能做什么,空间中的装置作品如何进行有效性的表达以及装置自身如何成为一种新空间。与以往的课程不同的是这次课程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和拓展延伸,深入是对现象与显现至形而上的深入拓展是对西方体系下的教学与思维的引入和对西方众多艺术家的深入分析。再者是这次课程的目的与以往的目的不同这次课程的结束更像是一个开始为什么这么说课程中的训练是对思维的重新架构与解构,包括在进行西方教学的思维下的艺术评论与同学之间的博弈和保持理性的去思考和批判,其中对社会性的实验调查与探讨和思考与分析其中背后的关系到观念构架再到材料语言的转化都是在严格逻辑架构下产生的。到后期在逻辑架构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直觉与逻辑解构打散的实践更是在这个课程中的亮点在思维理性逻辑下的学习与思考才更能知道如何实践,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个课程的结束才是开始。

  ---郑新皓

 

    本次课题为空间与表现,课程旨在培养出我们对空间的理解及观念的表现,并通过孙⽼师独特的授课⽅式引导我们去探索新的思维⽅法及材料在创作中的运⽤,装置与空间的相结合。在课程讲授中结合国外的艺术教学思维⽅式,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个新的参考模式。课程的⽬的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并且建⽴出⼀个属于⾃⼰独⽴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模式以及呈现出来的形式。

    此次课题最终表现形式是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表现。就如同孙⽼师所讲装置艺术,就是指艺术家在特定时间、空间、语境、环境、条件中,将⽇常⽣活的各种物质进⾏重新编辑,演绎成新的艺术语⾔和形式。装置艺术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即“材料、空间、⾏动”的综合体。并且反映了变化的世界,即静态的物品蕴含动态的意图,因为它与空间、环境、语境和社会之间构成某种动态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装置艺术是开放和⾃由的,每个⼈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最重要的其实是“感受”本身。有了⾃⼰切身实际的感受,观众才有可能从中去领悟去思考。也正因为如此装置艺术融⼊室内环境的空间现如今⾮常收到⼤众的⻘睐。

    在平时⽣活中,我们穿梭于各式各样的空间之中。相信在不断的信息技术更新与城市更新发展中,会有更多令⼈期待的空间艺术产⽣。

---王子豪

 

 

_END_

 

 

编辑  冯雪

 

 

 

西美公共艺术系

扫一扫

 

     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前身为工艺美术系,有近六十年办学底蕴,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艺美术专业”、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等称号,并三次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____  公共艺术系  ____

宣传部出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