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绵延·共生”第二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于西安美术学院雁塔校区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21所高校协办。
作为中国纤维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本届研讨会承袭首届“高校轮值双年制协作机制”,通过艺术实践与理论思辨的双轨并进,聚焦纤维艺术教育的范式重构与学科协同发展,探索当代语境下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本土化路径与创新动能。研讨会分为“主旨专题研讨主会场”与“硕博研讨分会场”两个板块,同期举办的“境中迷宫”第六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及西安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学成果汇报展,展出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117件师生作品,以多维媒介实践呼应“技艺共生、文化转译”的策展理念与学术研究。研讨会由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高蕾教授主持。
在上半场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岳嵩教授以《多元创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实践性教学》为题,系统性阐释了清华美院纤维艺术教学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前瞻性探索,同时也分享了清华美院纤维艺术教学成果。清华美院工艺系一直以来坚持以"艺科融合"为特色,培养兼具传统工艺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结构涵盖纤维艺术史、材料研究与实践创作。岳嵩老师强调,清华美院的纤维学科发展注重加强“学研产”合作,搭建教产融合平台拓展工艺美术应用场景,开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纤维公共艺术创作,同时以院校平台通过与羊绒纤维企业合作,探索传统技艺与科技材料的创新应用。未来将加强国际交流,推动纤维艺术的当代发展,实现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岳嵩作主旨演讲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王雷在题为《当代纤维艺术作品构建的六个要素》的学术演讲中,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及艺术创作经典案例的分析,从观念生成、材料延展、技术重组、形式借用、空间表述、时间界定六个维度统梳理总结了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主任黄燕教授因故未能到场,作为上半场议程的压轴环节,由其教学团队教师刘嘉琛代为宣读主旨发言《传承路径下的国美纤维艺术教学与核心研创》,发言围绕国美纤维艺术教学的历史脉络与当下实践展开,强调以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为重要平台,持续推动当代纤维艺术的国际发展。黄燕教授提出,应以纤维为媒介,探问艺术与人文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倡导共建具有文化主体性与学术前瞻性的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刘嘉琛代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主任黄燕教授作主旨演讲
在半场的研讨会环节中,首先由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高蕾教授作了题为《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教学》的开场演讲。她分享了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的教学历程,以丰富的教学成果展现出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现代纤维艺术教学”“当代纤维艺术教学”“东方美学转译下的纤维艺术教学”三个阶段的纤维艺术教学研究及变革之路,充分体现了西安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在材料实验、观念表达及社会议题中的创新实践。同时结合文化和旅游部2024“陕西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研修(汉中藤编)”项目中的实践,论述了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将非遗融入教学,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纤维艺术实验室主任胡娜珍以《可持续的时尚——纤维艺术》主题分享了本校纤维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的优势,在“传统活化、跨界共生”的语境下,坚持“艺术介入生活”的理念,强调“厚基础、强跨界、重实践、显人文”的人才培养导向,构建以纤维材料为核心媒介、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积极打造“纤维本体语言+多维空间形态”的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纤维艺术人才。她表示,纤维专业将继续大力培养能面对文化传承、科技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多维需求,突破学科边界、引领艺术时尚及探索纤维艺术新形态的开拓者。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染织艺术设计系纤维艺术设计教研中心主任吴越齐副教授围绕本系纤维教学进行了详细讲述,她谈到,广州美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系纤维艺术设计教研中心一直致力于纺织纤维艺术的产品设计教学,教学注重从社会文化、纤维材料、技艺语言到终端产品设计的学习实践。尤其关注在地文化,强调扎实的手作技艺、创新意识、市场观念及对未来设计的思考,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密切关注日常生活和科技成果,具备既有中国传统审美又有当代纤维艺术产品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纤维艺术实验室主任胡娜珍作专题演讲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染织艺术设计系纤维艺术设计教研中心主任吴越齐作专题演讲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纤维艺术工作室主任张海东副教授作了《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教学概况》的专题演讲。四川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自2008年开设,至今已有16年的历程。目前专职教师3名,外聘教师6名,含4个教学空间,纤维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当代艺匠”的育人模式,立足于传统工艺,又充分体现现代纤维艺术在材质与造型手法上的开拓性,并注重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能力。在教学研究和实践内容上,强调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西南文化土壤,跨界创新,产教融合;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以开阔的眼界面对未来;学以致用,用纤维的语言讲述时代的故事;活化传统,让传统手工艺实现华丽转身。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张海东作专题演讲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染织设计系教授刘娜进行了《天津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学及学科发展》的专题演讲。天津美术学院从2000年在本科教学开设纤维艺术课程及2002年招收纤维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以来,在几代系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我校染织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优势,秉持全新教学理念,以传统染织技术为依托,以当代艺术观念为主导,淡化学科壁垒和界限,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培养具有宽泛纤维艺术设计表达方式,具备未来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拔尖人才,助力学生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染织设计系教授刘娜作专题演讲
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湛副教授进行了《鲁迅美术学院——纤维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学建设》专题演讲。他从本校的纤维艺术设计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纤维艺术设计教学构建、纤维艺术设计课程构架及毕业设计案例分享等方面突出了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在纤维艺术教学方独特的教学理念及特色。
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湛作专题演讲
湖北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研室主任刘哲副教授进行了《传统与未来——纤维艺术的教学重构与实路》的专题演讲。她表示,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纤维艺术的教学不但要继承传统的技法,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的设计思维相融合。教学应从基础的编织、刺绣、印染、毛毡、纸浆等课程技法的落实到创作课程的一步步引导,从平面到立体转化,从单一到多元蜕变,每一门课程的作业都是学生与老师的成果,每一个成果都是教研室的老师们十几年来在纤维艺术教学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光,希望这萤萤之光能一直点缀在纤维艺术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
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纤维艺术教研室主任刘哲作专题演讲
山东工艺美院纤维染织教研室主任王斌副教授作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学介绍》的专题演讲。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于1982年建立织绣本科专业,1983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本科生,是建校的初始专业之一。至2002年成立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招生纤维染织方向本科毕业生,至今已经有51年的发展历史,并通过教学案例分享及多项产学研教学成果证明了纤维染织设计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是在工艺美术大专业背景下,深入发掘传统印染织绣工艺在当代的衍生与传承。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王燕进行了《当纤维遇见生活——产品设计学科中纤维艺术的温度实践》专题演讲,她分享了“纤维艺术的温度实践”教学探索。该专业以“文化引领、跨界融合、实践创新”为核心理念,设“环境装饰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两大方向,依托“艺术+工程”“传统+现代”模式,融合陕西非遗、汉唐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纤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教学构建“起—承—转—合”四阶路径,从材料感知到跨界融合,实现纤维艺术从美学表达向功能转化、社会价值赋能的进阶。校企合作、非遗活化等实践促进产学研联动,学生赛事成果丰硕,就业覆盖多元领域。未来将深化本土文化与科技融合,以纤维艺术链接生活、环保与非遗,推动设计教育传递人文温度。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王燕作专题演讲
吉林艺术学院宋海峰教授进行了《吉林艺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教学及学科发展情况汇报》专题演讲。他表示,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创新与应用,作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形式,从自然纤维到合成纤维,从单一材质到多元混合,每一次对材料的解构与重塑都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体验。吉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专业在突破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注重纤维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挖掘,未来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纤维艺术的新领域、新方向。
沈阳大学公共艺术系教授白鑫进行了《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学汇报》专题演讲;她强调了纤维艺术在空间中功能性、应用性,介绍了本学院纤维教学特色中纤维艺术与相关专业方向的融合性。同时专门针对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需注重基础的编织、染色、绗缝、刺绣 等专业课程教学。并表示将继续发挥学院优势侧重于纤维教学的实用性研究,包括纤维公共空间陈设、文创设计、饰品设计,同时助力于地域文化、传承非遗和民间艺术。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岚进行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纤维艺术设计专业》专题演讲:学院的纤维艺术设计方向,下属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针对培养国际化、应用型的纤维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而设定。是面向服装公司、家用纺织品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时尚生活产品设计,纺织品材料设计、装饰产品形式设计、空间装饰设计等类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职业素质。专业目前以本校老师+行业导师+国际大师三位一体教学团队,结合真题真做项目制教学方法,产教融合、AI赋能,取得诸多落地转化教学成果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副教授蒋涛博士作为本次研讨会全国职业大学的唯一代表,就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纤维艺术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自2003年成立装饰艺术专业同时建设纤维艺术实训室及纤维艺术课程,涵盖纤维工艺设计与制作、工作室专项设计实践、工艺品专题设计等核心模块,注重通过强化学生的手工技艺与创新能力,学生全程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介入全球艺术机构的展览和活动。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纤维艺术方向负责人蒋涛博士作专题演讲
研讨会主会场
2025年4月25日下午,“境中迷宫”第六届纤维艺术新锐展暨“绵延·共生”第二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硕博研讨分会在西安美术学院(雁塔校区)西部美术馆B馆隆重举办。
"绵延共生"第二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硕博研讨分会由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刘谦教授主持,工艺美术系教师马文远协助。本届硕博研讨会除西安美术学院外,来自中国美院、清华美院、湖北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鲁迅美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沈阳大学共11所全国重点艺术类院校及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的38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其中15位研究生通过精彩的主题发言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会议学术主持刘谦教授主持“硕博研讨会”分会场
首先发言的是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辛齐,他以汇报《数码刺绣创作研究汇报》探讨数码刺绣技术在纤维艺术主题创作中的应用,结合计算机及机器刺绣辅助设计探索刺绣工艺的创新表现方式,为传统技法注入现代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子铭发表主题汇报《纺织品图案设计的逻辑》,通过研究纺织品图案的设计规律,从传统纹样到现代设计语言,分析图案构成的美学与功能性逻辑。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郭杨以《编结工艺的创作研究》为主题,将传统编结工艺作为基础,结合现代材料与结构设计,探索编结艺术在当代创作中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子铭主题发言
在后续的汇报中、湖北美术学院硕士李祎漫的汇报《纤维艺术创作与研究》 以个人作品《茧》《沐影》为例,探讨纤维材料的艺术表现力,研究其在空间叙事与情感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天津美术学院硕士余泽霖以《软性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表达研究》为主题,关注软性材料的文化象征与情感承载,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性与观念表达。广州美术学院硕士李睿清的主题汇报《“合以求良”藤编与纸艺中的材料对话》,通过研究藤编与纸艺的结合方式,探索两种材料的特性互补与创新应用,拓展纤维艺术的边界。同样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张乐以《纤维与自然的疗愈之旅》为汇报主题,探讨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疗愈功能,研究自然材料与艺术结合对人的心理舒缓作用。四川美术学院硕士韩佳言《手工艺术实践-纤维艺术方向》从手工技艺出发,研究纤维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路径,探索传统技法的现代表现。来自沈阳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郭硕以《纤维综合材料创作》为题,与大家探讨不同纤维材料的组合方式,通过实验研究综合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与可能性。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谭思聪主要研究金属与大漆的结合工艺,以《金属线性材料结合大漆在造型中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向参会研究生汇报了自己研究线性材料在立体造型中的结构表现与美学价值中的成果。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祎漫主题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睿清主题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乐主题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韩佳言主题发言
沈阳大学硕士研究生郭硕主题发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谭思聪主题发言
在研讨会上,西安美术学院的多位研究生积极发言,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汇报和深入讨论,来自工艺美术系的硕士研究生王文超通过主题汇报《藤跃新境-非遗藤编的当代艺术转化探索与实践》,以非遗藤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转化方式,通过实践探索如何以藤编的创新形式创作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硕士研究生李佳以《壁毯的传统语言转化与生活美学应用思考》为题,研究探讨传统壁毯艺术的现代转化,向参会研究生展示了其探索其在生活空间中的应用与美学表达的相关成果。硕士研究生刘易晴的主题汇报《线性的思考与空间逾越——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自然再现与生态叙事》以其个人藤编作品《藤语》为例展开,同时通过对盐田千春等外国著名纤维艺术家的分析,探讨纤维艺术如何通过线性语言表现自然主题与生态关怀。硕士研究生彭佳一通过主题为《时间的置疑与瞬间的记忆—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表现的另类思考》的汇报,研究纤维艺术中的时间性表达,探讨材料、记忆与时间的关系在创作中的体现。同样来自工艺美术系的硕士研究生俞昊甸以嵊州竹编为研究对象,通过题为《破蔑为径——嵊州竹编在当代艺术中的实践与探究》的主题汇报,展示其探索传统竹编技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应用的经验及感受。
西安美院工艺美术系硕士研究生王文超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各大美院及综合院校的优秀研究生,他们的研究涵盖了纤维艺术传统工艺创新及材料实验等多个方向,通过十余场专题汇报及交流讨论,与不同院校的研究生分享并建立合作,从传统工艺及创新实验中汲取智慧,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对纤维艺术与工艺的深入思考及丰富实践。活动的最后学术主持刘谦教授研讨会进行总结,全体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境中迷宫”第六届纤维艺术新锐展、“西安美术学院纤维艺术教学成果汇报展”展览现场(附展场图)
新媒体负责人:赵莉 、高蕾 、刘谦
指导教师:李喆、马文远
执行负责人:张国荣、张泉林、魏慕晗、潘雨轩
编辑:孙心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