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浸润课堂”的志愿者,这次从教学者变成体验者很受启发。教社区老人时更多强调技法,而今天发现年轻创作者更关注自我表达。有个男生把抑郁症康复经历绣成抽象海浪,让我意识到非遗技艺可以是时代情绪的容器。下次公益活动要增设“故事刺绣”单元,让传统工艺真正“活”在当下。(工艺美术系 2022级本科生)
最近写毕业论文压力大,来绣墩绣纯粹想放松下,绣着绣着真的不那么焦虑了。之前研究过敦煌藻井纹样演变史,却突然在墩绣的几何图腾里发现了千年纹饰的基因重组。旁边有个女孩想把青铜器雷纹绣成赛博朋克风,传统符号与Z世代审美的对话,比任何文献案例都更具生命力。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鲜活的注脚。(史论系 2022级研究生)
我每天练毛笔字,没想到拿绣针比拿毛笔还难。绣自己名字字母时,线老是打结。不过静下心来慢慢弄,最后居然绣成了。准备把修好的裱一个框放在桌前,每次写字前看一眼,提醒自己耐心最重要。(书法系 2023级本科生)
以前在课本里看过古代刺绣文物,今天自己试了才知道多不容易。志愿者教我绣了个小老虎图案,说是参考了汉朝的老布老虎。绣的时候手抖了好几次,朋友鼓励说歪歪扭扭的反而有手工味道,期待成品!(油画系 2023级本科生)
第一次摸绣线感觉很新鲜,在朋友的陪同下完成了表情包小狗的制作,特别可爱,虽然绣着比较费劲,但看着和我家小狗相似的头像心情都变好了。(影视动画系 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