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课堂 | “墩绣生花 艺启阳光”--以非遗技艺润泽心灵

2025-04-01

浸润课堂 | “墩绣生花 艺启阳光”--以非遗技艺润泽心灵

                                     新媒体工作室                                                                                                                              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2025年04月01日 20:49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浸润课堂

“墩绣生花 艺启阳光”


——以非遗技艺润泽心灵


图片
图片


图片



3月25日,为探索将传统工艺、艺术疗愈与心理育人的三方创新融合,在学院心理育人季启动仪式上,我系将特色美育项目“浸润课堂”之“墩绣生花 艺启阳光”搬到了仪式现场,开展非遗墩绣技艺的展示、实践和创作活动,带领学生们感受传统工艺之美,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活动现场,我系学生前期创作的墩绣作品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赏。从栩栩如生的花鸟纹样到充满现代审美的几何构图,既展现了墩绣“针脚细密、色彩明快”的技艺特点,更通过创新设计让古老工艺焕发时代生机。我系志愿者现场演示“平针”“打籽”等技法,指尖翻飞间,五彩丝线逐渐勾勒出灵动图案。参与者在志愿者指导下穿针引线,将个性化创意缝制。斑斓的丝线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为每个人的心灵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郑林科对我系的墩绣展示体验给予了高度肯定。这种将非遗工艺与心理育人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通过墩绣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专注创作中找到心理平衡,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心理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郑会长还鼓励我们持续探索“非遗+心理育人”的创新模式,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心理教育的需求有机结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场传统技艺与心灵成长的对话,不仅让古老技艺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更以“沉浸式创作”的艺术之美搭建起通向积极心理的桥梁。通过手工创作,学生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也塑造了阳光心态。未来,我系将继续深耕非遗技艺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以艺术之美滋养心灵,以文化之力塑造未来,为更多学生搭建心灵成长的桥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体验者感受


作为“浸润课堂”的志愿者,这次从教学者变成体验者很受启发。教社区老人时更多强调技法,而今天发现年轻创作者更关注自我表达。有个男生把抑郁症康复经历绣成抽象海浪,让我意识到非遗技艺可以是时代情绪的容器。下次公益活动要增设“故事刺绣”单元,让传统工艺真正“活”在当下。(工艺美术系 2022级本科生)


最近写毕业论文压力大,来绣墩绣纯粹想放松下,绣着绣着真的不那么焦虑了。之前研究过敦煌藻井纹样演变史,却突然在墩绣的几何图腾里发现了千年纹饰的基因重组。旁边有个女孩想把青铜器雷纹绣成赛博朋克风,传统符号与Z世代审美的对话,比任何文献案例都更具生命力。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鲜活的注脚。(史论系 2022级研究生)


我每天练毛笔字,没想到拿绣针比拿毛笔还难。绣自己名字字母时,线老是打结。不过静下心来慢慢弄,最后居然绣成了。准备把修好的裱一个框放在桌前,每次写字前看一眼,提醒自己耐心最重要。(书法系 2023级本科生)


以前在课本里看过古代刺绣文物,今天自己试了才知道多不容易。志愿者教我绣了个小老虎图案,说是参考了汉朝的老布老虎。绣的时候手抖了好几次,朋友鼓励说歪歪扭扭的反而有手工味道,期待成品!(油画系 2023级本科生)


第一次摸绣线感觉很新鲜,在朋友的陪同下完成了表情包小狗的制作,特别可爱,虽然绣着比较费劲,但看着和我家小狗相似的头像心情都变好了。(影视动画系 2022级本科生)









新媒体负责人:赵莉 、高蕾 、刘谦

指导教师:高岩、何喜

执行负责人:张国荣、张泉林、魏慕晗、潘雨轩

编辑:李佳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