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我系传承鲁艺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传承”实践工程,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024年10月10日至21日,我系2021级当代手工艺方向及陶瓷与玻璃方向两个班级,连同8位研究生,在系副主任刘谦老师、当代手工艺方向负责人徐立乾老师以及胡心叶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本年度毕业班外出文化考察课程。
此次课程,师生团队共同前往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三个城市,对当地美术馆、博物馆进行了深入的文化考察,并在考察过程中积极探索革命历史,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与我国美术院校的专业特点,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党政思想教学内容与工艺美术创作紧密结合。
【行程万里,初心不变】
2024年10月15日,我系师生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温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原为法租界望志路106号)。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一大代表,在18平米的房间内酝酿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面貌由此改变。站在红瓦灰墙之外,深深地感受到100多年前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坚守理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革命精神。走进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站在会议桌前与历史中的先贤进行心灵的对话。
。。
展馆分为七个板块:“历史选择,伟大起点”、“前赴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前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系副主任刘谦老师在展馆内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多种不易,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辛道路,并教育同学们爱国是构建中国梦的基石,要感怀革命先辈的英勇奉献,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身为党员更应该秉承初心、砥砺前行。随后,刘谦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展馆内陈列着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一件件革命文物,浸透了血与火的历史,勾勒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透过这些烙有时代印记的文物,更能够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大会址巍然屹立,它是所有共产党人梦想起航的圣地。
【初心如炬,信仰之火】
10月12日,我系师生踏入了上海龙美术馆,有幸参观了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展”。此次展览以我国美术创作的发展轨迹为核心,精心策划为“建设新中国”与“革命时代”两大篇章,通过近150件珍贵艺术作品,生动地再现出新中国从革命斗争到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
\
起步“回眸:革命的时代”展区,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每一幅作品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20世纪50年代以来,无数艺术家以图绘革命历史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历史长河的碎片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以艺术的形式铭记,展现了革命理想的坚定与光辉,映照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以我之浪花,筑国之巨浪】
2024年10月18日,我系师生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共同参观了“为新中国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系列展览馆。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四十家机构的珍稀藏品,展出了五百余件(组)实物与历史文献,内容横跨建筑、工业设计、手工艺、服装以及视觉设计等多个领域。
从古代的陶瓷艺术到现代的工艺设计,中国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映射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工艺美术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政府不仅对传统工艺进行了保护和传承,还鼓励创新,使得工艺美术作品更加多样化,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建国瓷斗彩牡丹纹饰中餐具
祝大年等设计
建国瓷设计委员会(1952年中央轻工业部)
主任委员:郑振铎
副主任委员:江丰、张仃
设计委员:梁思成、林徽因、沈从文、王逊、高庄等人
制作:建国瓷制作委员会(1953年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个人收藏(郭秋惠)
此次展览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开创性的设计成果,包括首代国家级用瓷——“建国瓷”,新中国的首次春节与新年画运动,以及首个国家馆等。此外,尘封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浮雕设计稿、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图、杭州西湖规划图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设计图等罕见珍品,也在此展览中得以重见天日。
漫步在参观的路径上,犹如穿梭于时空的回廊,瞬间被带回到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时代。在这座展馆里,每一张历史照片都饱含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时代的独特印记,它们共同讲述着新中国从零起点到巍峨屹立的壮阔征程。一件件蕴含深厚历史意义的展品,无不映射出现代工艺美术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脚步紧密相依的历程。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10月19号我系师生前往杭州国家版本馆参观。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分馆之一,承担着展示、收藏、研究、交流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它汇聚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艺术珍品和文化遗产,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从深厚的文献底蕴至千古流传的文化风华,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姓氏的传承,再至版本的持续演变,众人共同领略了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广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理区域,文化的版本形态各具特色。江南地区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版本文化源远流长。展区以其发展分为五阶段:史前刻符、铭刻金石、写本简帛、版刻印刷、近现代复制与数字传播,这五个阶段既相承相继,又各具独特之处,整体展现出版本载体日益多元、内涵愈发丰富、传播范围日益广泛、对社会生活影响日益深远的历史脉络。

馆内“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以“清风传家·国脉永续”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领导人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家国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家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廉洁思想、纪律观念及人文精神。本次展出意在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律教育的辉煌历程,叙述恪守清廉、引领风尚的典范佳话,深入挖掘家国文化中的纪律精神和规范意识。馆内开设了“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本次展览以“清风传家·国脉永续”作为核心主题。展览内容紧密遵循国家领导人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度剖析家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其中所蕴含的廉洁思想、纪律意识与人文精神。本次展览旨在系统整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律教育的辉煌成就,讲述坚守清廉、引领社会风尚的杰出典范,进一步探索家国文化中的纪律观念与规范意识。

学生们依次参观了“家训中的家国观念”、“家书中的报国情怀”、“家传中的忠孝追求”、“家风中的节义精神”等单元,以切实感受廉政教育的深远影响。学生们认真观察,专注聆听讲解,透过珍贵的实物和生动详实的照片,了解背后的故事,深刻领悟家教家风版本的廉洁意蕴、文化传承及其时代价值。
【探索艺术赋能,激发乡村活力】
离国家版本馆(杭州)不远的良渚文化村,在杭州市政府“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创造更多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纲领指导下,万科集团为杭州良渚文化村量身打造了一个集文化艺术、生活、社交、轻度假元素于一体的都市艺文乌托邦——玉鸟集BIRLAND,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柳亦春设计,他将人与自然的共融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玉鸟集BIRLAND我们更能感受到设计生态的力量,整个文化村的设计与良渚文化结合的非常密切,这也让我们明确认识到艺术赋能社会,设计赋能生活的重要意义。作为复合型商业街区,新生于良渚这片土地,人们的生活离艺术文化更近了,玉鸟集BIRLAND承载的是良渚未来生活的时代角色,烟火与文艺,城市与自然,不定期的艺术文化活动,为我们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路径。以现代为基底、远古为探索,扎根文化,营造新的良渚文化生活,是良渚地区所探寻的新路径。
艺术的融入和设计的赋能让我们直接地看到了城市聚落的再创造,商业街区融入自然的打造,无疑是良渚文化呈现出来的新业态,让良渚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街区内的文创和品牌命名,也体现了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设计理念到生活理念,设计师要从乡村大地上找问题、寻对策、创平台。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从传统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工艺美术也要主动介入社会变革,体现专业的独特性和在地性。传统工艺发端于家庭,根植于乡村,产业繁荣也延续于乡村,兼具经济与人文的特殊属性,在考察中,我们对工艺美术如何助力乡村,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有了深度的思考,工艺美术过去是乡村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赋能生活也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生党员感悟】
周平(中共预备党员)
作为中共预备党员,观展后感触颇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设计作品不仅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更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更在民族文化和革命元素中碰撞出了独特的火花。展览让我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国家形象与民族自信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要学习前辈们的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民族文化自信与全面创新,让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聂红艳(中共党员)
本次展览围绕建国初期的设计展开,带我们全方位感受了建国初期设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展示中国现代设计作为世界设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件展品,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呈现,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的缩影。建国初期的设计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与创造,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展望未来,我坚信中国设计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彭纬茜(中共预备党员)
这个展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馆藏作品,同时也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文艺巡礼活动项目其中之一。首先从总的来看,展览从五个方面讲述了这些内容。
其中,我了解到,设计诞生于产业与文化结合、美学与技术统一、工艺与工业兼容的过程,比如说设计与国家形象:通过设计重塑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设计与文化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革命元素,探索民族化设计的独特路径。设计与人民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年代,设计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创造性解决方案。还有工业化等等。
这里面的信息无一不在向我们传递着积极的精神与力量。这里面的艰辛与不易,应当让我们由衷的献上敬意。
郝宇辉(中共预备党员)
《为新中国设计》展览是一次令人心血澎湃的展览体验。它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设计领域的辉煌成就。展览中的作品涵盖了建筑、工业设计、手工艺、服装和视觉设计等多个领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那些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新中国设计,如国旗、国徽、人民大会堂等,让我更加自豪于我们国家的辉煌历史。此外,展览还通过实物和历史文献的展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设计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这次展览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对新中国设计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王佳睿(中共预备党员)
这次我们观看了“为新中国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展览,不仅让我们回顾了新中国初期的设计历程,更是对推动民族团结、文化自信与全面创新的一次深刻诠释。通过丰富的图贵文献资料和早期设计海报与建筑图纸,让我们领略到设计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深远影响。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设计的历史价值,更是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个展览是对新中国设计历程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对设计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作用的一次深刻展示。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设计不仅是艺术和美学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更加坚信,设计将继续在新时代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毛舶宇(中共预备党员)
参观“为新中国设计”展览后,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展览生动展示了中国设计从往昔到现代的辉煌历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国家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彰显。看到现代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成就,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我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姚晓如(中共党员)
在为新中国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系列展馆参观时我感受到党建创新思维强调与时俱进、勇于探索,这与工艺美术创作中追求新颖、独特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工艺美术领域,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往往能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种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更是对创新思维的实践。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从业者,我深感党建创新思维对于提升作品品质、拓宽创作思路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将党建创新思维融入工艺美术实践,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视角,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邱钰涵(中共预备党员)
近日,我有幸在考察路上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以及一些展览。其中展示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还有众多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让我深受启发。
考察过程中我在上海龙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展中看到了许多以党建为主题的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它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系列剪纸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节点。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建与工艺美术的交融。它们共同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使命。
高荣祺(中共预备党员)
版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幅幅“定格画面”,承载着无数记忆的碎片,它们构成了连贯的“历史存档”。我国千古传承的版本文化,内容深邃且宏富。透过鉴赏那些珍贵的实物和细致入微的照片,我们可以追寻其背后的传奇故事,从而深入领会家教家风版本所富含的廉洁内涵、文化底蕴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宝贵价值。作为工艺美术的探索者,以作品传承时代精神同样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