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讲 《新伊索寓言》

2019-03-26


这位已经六十多的陶艺家,却有着孩子一样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怀揣着一腔热血投身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活脱脱一个乐天派的亲切形象。

连老师的作品往往赋予了深厚的内涵,她用许多故事、寓言,用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愁善感的情感世界创造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她把她的学识和阅历都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深刻的,令人感动的作品。

在她天真烂漫的视角里,作品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力。她的作品里的一群可爱的小丑,永远咧着嘴笑哈哈,她说“人一生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小丑角色亦包含在内。”即使生活依然有许多不好的遭遇,依然要像小丑一样,时刻保持着微笑,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她说过“生活很多的不美好,有时甚至会陷入莫名的悲哀之中,但还是要选择快乐。”我想,这么多微笑的快乐的作品也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吧,希望世界和平美好,希望人们永远幸福快乐。

她說:“我常常会用动物的视角观察这人类,这样的我有股孩子气”,利用自己无限的想象力,重新换了视角,重新审视了事物。如:同情背负骂名的乌龟,觉得它也很温柔绅士;青蛙可以耍杂技魔术,赚了不少钱,还有着同人类一般的忧虑;所有的动物冲破食物链的限制,在诺亚方舟上各自漂流等等。许多夸张而喜感的动物形象,或思索人性或諷刺社會。她说“身为人,产生的见解难免有限,因此更要修养自己。”

連老師的作品中有很多的佛像作品,她爱佛,尤其喜爱晋魏南北朝的佛像,并且励志要做许多的佛像,她说“做佛像的時候我的内心感到平静,看的更加通透”

她的油画作品中,有些寄托着美好愿望,充斥着人间大爱。菩提树下,动物和不同宗教、族群的人开心地聚在一起,宛若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平等与和谐相处的心愿。

这些泥土创造出来的作品,仿佛用一种亲热的讲故事的方式在娓娓道来。这次的讲座,唤醒了我们对人性、文化、历史、当下的关注,给了在座的我们陶艺创作的启示,作为当代的陶艺作品,作品的内在韵律以及丰富内涵显得极为重要。

听前辈讲完她的伊索寓言

同学们也积极的做出回响

講座最後的提問環節

同學們紛紛表达了對前辈的敬佩,對其作品的感動。並且對於自己创作时的苦恼,以及在藝術道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向老師尋求了幫助,對於同學們的提問連老师耐心的做出了回應,她講述了自身的創作經歷,并说:我今年62岁,应该是在22岁的时候就开始做陶,然后就掉到泥巴堆不能自拔,所以最终选择陶艺创作的原因就是喜欢。最后她給予了我們鼓勵,希望能幫助到我們,同時她對同學們的认真聆听表示很欣慰。

告別的時刻

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留了合影

希望有一天,我們也有我們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