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 “远溯博索,砺心研艺”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21级陶瓷与玻璃专业中国名窑技艺考察(三)

2023-11-04


     宜兴是这次中国名窑技艺考察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们选择了通过对名窑的技艺传承用实践课程去感知宜兴、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感知中国名窑技艺蕴含的文化根源和魅力。

众所周知,宜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代,称荆邑。据史书记载,荆溪之阴多山,其阳衍沃,“衍”与“羡”音近义通,故名之为阳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取“义者宜也”之义,将义兴改为宜兴,属常州。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立县级宜兴市。2006年12月,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库。这些都是选择宜兴作为名窑技艺考察课程中实践研习的重要因素。

宜兴窑系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窑系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的陶窑系,主要窑区包括江苏宜兴的丁山黄龙山、洑东乡西面、丁山黄龙山脉等地区,在这里承载紫砂文化更多的则是传统紫砂制作工艺,工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里也存在着诸多社会文化共生的一面,是整体社会审美意识领域的发展和体现,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更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饱含了经济的作用和社会生活水平。这也是我们的中国名窑技艺考察课程,所要立足此地,通过技艺研习实践来真正了解传统紫砂文化形成的要素,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了解工艺的特征和技艺方法,从而为更好地掌握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文化魅力而打好基础。

 

 

前墅龙窑准备点火场景

 

  在宜兴丁蜀镇,有座均陶研究所,是宜兴市陶瓷学会的重要基地,这里是具有较高水准的融科研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学术机构,我们对宜兴名窑技艺的学习实践就定位于此,这得益于刘训立老师在综合考量教学目的和课程设计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的安全角度等诸多方面的考虑。


 

 

 宜兴均陶研究所

 

 

 

  首先,我要简单介绍一下均陶研究所概况:均陶研究所由宜兴市陶瓷学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方卫明创办。方卫明大师五十余年勤奋追求,成为了宜兴均陶第一个全面手,集原料、成型、大拇指泥画、制釉、烧成五大工种于一身,成就了大拇指堆贴花“民艺派”,创造了新均釉。创作思维,艺术语言与表现技艺“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形成了独特的“民艺”流派。八五年制作的“九龙千筒”等众多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文化部和德国美国等国家作为精品收藏,《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论文先后发表于《陶瓷学报》等核心期刊,出版《宜兴均陶工艺》,获得100多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很荣幸,我们进驻均陶研究所的第一天,接受了方老师的艺术洗礼。

 

 

 

方卫明在创作

 

 

 

  其次,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实践安排。对于名窑技艺的考察,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在对传统陶瓷艺术中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烧制工艺等方面,有所侧重。尤其是对于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传统名窑技艺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培养,是课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基于如何培养学生解读工艺形成、审美特征和文化自信的层面上,所做的思考和努力。我们第一堂的实践课程中,请来了在紫砂艺术道路已默默践行三十多年、实力派中青年传承者蒋荣生,他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紫砂工艺传承者,他制壶造型新颖、工艺严谨、灵动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他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讲道:“紫砂陶技艺不是单一的技术,还要融入美术、艺术鉴赏等元素,除了韵味,还要具备社会性的审美价值,紫砂艺术之路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要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并及时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趋势。”多朴实的话语,深深记在我们心中。

 

 

 

蒋荣生为学生示范传统紫砂技艺


 

 

 

 

  课程伊始,在刘老师和均陶研究所一道,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工具,这些工具是宜兴窑口紫砂制作的基本工具,但也是我们在今后陶艺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工具,作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工具也是我们必须虔诚对待的对象,他承载了诸多的人文要素,不仅体现了先民制作工具的针对性、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种经过磨砺的发展过程,更是在另外一个范畴中理解为“成器”的重要推动,有时候觉得他就想我们的老师,不停地对我们进行鞭策和敲打,学生才能终生受益,才能成器。繁华的都市、五彩斑斓的诱惑,年轻人的世界里还是要有这些真实、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工具”。

 

 

 

蒋老师在为大家分发工具和材料


 

紫砂制作工具

 

  紫砂制作技艺是非常严谨的,对于每一个步骤来讲,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很好地认知“泥性”的过程,也是锻炼同学们耐心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坐得住”,也许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紫砂制作的步骤非常系统,大致可分为:



1

打泥片

 


2

围壶体

 

 

 


3

拍造型

 

 

 


4

切口上满片

 


5

做壶嘴和把手

 

 

 


6

做壶盖

 


7

粘结、精修

 

 

 

 

 

 

 

 

  很激动,开窑了,这就是传统老段泥的紫砂效果,我们也有自己的紫砂作品了,期待已久的处女作要和大家见面了!

 

 

 

 

 

 

 

 

 

 

 

 

 

 

 

 

 

 

 

 

 

 

 

 

     一边欣赏自己心爱的、那还带着窑温的作品,反复端详、试水,一边开始另一个传统技艺的准备,这就是均陶装饰艺术。均陶,被世界誉为宜兴的五朵金花,又称“宜均”,且有蓝均、红均、白均和铜均等数十种。堆贴花技法工艺,就是学生们今天所要向大师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刘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张罗课程的节奏,邀请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方薛斐,和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优秀青年、无锡市五一巾帼奖章、宜兴市三八红旗手、工艺美术师张丽,为同学们示范讲解传统堆贴花工艺和技术要领。每天走进均陶研究所,都能看到他们勤奋地工作,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恬然,他们的认真和对待传统的虔诚与执着,深深激励着大家。


 

 

 

 

均陶装饰技艺示范讲解

 

   均陶贴花技法被称之为大拇指上的“非遗”,有推、贴、拖、摁等16种指法。

 

 

 

 

 

传统堆贴花装饰技艺标本


 

 

 


技艺传承学习场景


 

 

 


技艺传承学习场景


 

 

 


技艺传承学习场景


 

 

 


技艺传承学习场景


 

 

 


技艺传承学习场景


 

 

 


创作作品


 

 

 

中国名窑技艺考察课程体会:


毛舶羽

     宜兴之行的经历不仅令我们深入了解了宜兴紫砂陶器的传统工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将这千年传统与当代艺术性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尊重传统工艺,同时赋予其新的审美和理念。我们在此过程中面临了三个主要挑战:结合、创新和转换。

     首先,结合传统工艺和当代艺术性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开始学习紫砂传统工艺,了解了它的历史和技法,这是确保我们能够在创作中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通过与民间工艺大师的交流,我们深刻理解了紫砂陶器的制作过程,从泥料到窑烧,每个步骤都传承了千年的智慧。

     其次,创新是将传统工艺注入当代艺术的关键。在学习均陶贴花技法时,我们不仅简单地模仿,还尝试了自由的创作。这包括运用当代审美和思维,创造了具有现代感的作品。我们以16种传统技艺指法为基础,融入了独特的设计元素,使作品更富有创意。

     最后,转换是我们将传统工艺过渡到当代语境的方式。在宜兴的最后几天,我们运用之前所学的技法,并结合在宜兴陶瓷博物馆获得的灵感,进行自由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紫砂传统器型,还包括了一些具有当代艺术性的器物和饰品。这种转换展现了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和创新的能力,让紫砂工艺在当代文化中焕发新的生机。

     总的来说,宜兴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将传统工艺与学院派当代艺术性相结合,实现了创新和转换。这些机会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实际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陶瓷技法的神奇之处。对话千年传统工艺,注入当代理念与审美,让我们的陶瓷艺术造诣更上层楼。紫砂的创作过程也是对我们心灵的洗礼,紫砂的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趟旅程将成为我们陶瓷艺术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也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难忘回忆。

 

周平

     在学习宜兴紫砂陶制作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项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对这门手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宜兴紫砂陶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它的历史悠久,制作精良,被广泛用于茶艺和收藏领域,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赞誉。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这种地域文化使得每一件紫砂陶器都充满了宜兴的风土人情,成为宜兴的一张名片。

     宜兴紫砂陶的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融入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它所体现的自然、朴实和纯粹,也使我更加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宜兴紫砂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的态度。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宜兴紫砂陶的制陶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且深深地被这一独特的工艺所吸引,被这一独特的文化所感动。希望能够在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宜兴紫砂陶制陶工艺的同时能够将宜兴紫砂陶的美丽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

 

徐晨

     考察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宜兴是紫砂之都,宜兴紫砂更是中国传统艺术陶瓷的代表之一,宜兴紫砂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陶瓷之乡的代表之一,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极致表现。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哲学和审美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宜兴紫砂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挑选原材料、模具成型、雕刻、烘制和上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细心匠心,才能打造出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良,展现了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魅力。

     均陶作为宜兴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陶都”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参观均陶传承工艺的工作室和展览馆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陶艺大师对陶艺技艺的追求和执着。他们在每个细节上都有着不懈的追求,无论是泥土的挑选、成型、雕琢还是釉料的施加,都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这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热爱,是宜兴均陶传承工艺的精髓之一。

     在均陶传承工艺的展览中,通过培训传统手艺、宣传推广、多元化创新等措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均陶陶艺的创作和传承中来,这有助于保持均陶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均陶作为一种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品,通过参观和欣赏,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这项文化的价值和美妙。均陶不仅仅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品,更是和宜兴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文化瑰宝之一。通过均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宜兴这座城市也变得更加有文化底蕴,更显得与众不同。

     参观宜兴均陶传承工艺让我深刻领悟到这种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和发掘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推广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顾圣颜

在本次外出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来到了紫砂的发祥地——丁蜀镇。我们在这里对紫砂技艺和均陶贴花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学习和实践。最开始上手实践,我们学习制作一把简单的紫砂壶。第一次接触紫砂泥感觉非常的奇妙,手感也不同于我们平时用的陶泥、瓷泥,在学习上手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趣,但是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上手,听教我们紫砂技艺的师傅说,制作紫砂是一项童子功,光最基础的打泥片,最起码就要学习练习六个月之久。均陶的制作更是如此,这门传统的手艺也是在一代代坚持和传承中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印象深刻。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认识并且使用了许多,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工具,其中有一些工具名称甚至可能起源于方言,非常的通俗易懂,这些工具每一样都有这自己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工具的巧用,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手艺人的智慧,同时也理解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9-88224396